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已成为社会公害。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落实打防管控措施,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落实最高检“六号检察建议”,坚决铲除网络犯罪土壤,持续提升网络犯罪防范能力,12月22日,嘉定区检察院召开信息网络犯罪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以来区院信息网络犯罪案件办理情况及相关案例,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统计2021年1月至11月,嘉定区检察院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逮捕信息网络犯罪案件110件428人;共受理审查起诉85件225人,其中受理的电信网络诈骗案40件163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39件49人。
趋势明显,“三化”特征显著
今年6月,“两高一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突出打击手机卡、信用卡犯罪。从区院公布的数据来看,电信网络犯罪案件主要涉及诈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两大主要罪名,大有并驾齐驱之势。
从区院办理的信息网络犯罪案件特点来看,呈现“三化”特征显著,即年轻化、组织化、链条化。司法实践中发现,一些信息网络犯罪案件中,往往会形成境外遥控指挥、境内招募人员的犯罪链条,致使犯罪团伙首脑隐于幕后,国内人员成为其马前卒。如一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中,马某某等人为牟取非法租借费,层层转包电信通信线路并提供技术支持,供境外犯罪分子远程使用,以此向国内人员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最终,国内犯罪分子均被抓捕归案,并陆续提起诉讼。区院检察官介绍:“信息网络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很大比例上是一些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他们熟悉电脑网络、但缺乏社会经验,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从而加入犯罪团队,走上犯罪道路。”
斩断链条,挤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生存空间
围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一系列黑灰产业链应运而生,并形成大量上下游关联犯罪,成为犯罪发展蔓延的催化剂和助燃剂,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为遏制信息网络犯罪案件的高发态势,斩断信息网络违法犯罪链条,区院第三检察部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实行全链条、全方位打击。
一是强化多部门沟通协作。区院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法院、网信等部门沟通协作,落实案件会商研判、适时介入等工作机制,统一办案标准,重点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在办理网络直播系列诈骗案过程中,全区各部门密切协作配合,统一司法理念,形成有效打击刑事犯罪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整体合力。据悉,区院今年办理的重大网络直播系列诈骗案涉案人数超140人。
二是瞄准关键环节严厉打击。依法打击涉“两卡”违法犯罪,就是斩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帮助链条、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加强源头治理的关键环节。一起妨害信用卡管理案件中,周某某非法持有他人银卡百余张,后经区院提起公诉,法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判处周某某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
三是坚持惩治和教育挽救相结合。办理涉在校生电信网络诈骗案过程中,区院坚持以教育、挽救、惩戒、警示为主,积极与学校联系,了解在校一贯表现等情况,全面综合其犯罪行为、社会危害、认罪认罚态度等条件,审慎评判起诉必要性。洪某、陈某浩诈骗不起诉案中,两人以兑换港币为名诈骗他人钱款两万余元,对于两人犯罪情节轻微、积极退赔且取得谅解,依法作出不起诉处理,给予其悔过自新的机会。据悉,该案获评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教委联合发布涉在校生电信网络诈骗及“两卡”犯罪典型案例。
多措并举,让反诈宣传深入人心
电信网络诈骗是可防性犯罪,必须坚持打防并举、防范为先。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多为年轻人和老年人两个群体,区院积极开展法治进校园、进社区、进养老院等活动。在嘉定社会福利院里,检察官围绕“老年人如何预防电信诈骗”这一主题,为老人们普法宣讲。此外,区院在办理林某等在校大学生涉“两卡”犯罪案件中,发现林某所在院校多名学生存在买卖银行卡获利行为。为了提高该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嘉定区检察院以“远离违法犯罪 放飞青春梦想”为主题为该校200余名师生举办法治教育讲座,结合该校学生的真实案例,提示买卖“两卡”行为的法律风险,告诫大学生们引以为戒。
下阶段,嘉定区检察院将秉持“惩处为要、预防为先、治理为本”理念,坚决铲除信息网络犯罪土壤,持续提升信息网络犯罪防范能力,积极助力净化网络生态空间,更好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