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院:检察日报
今年4月26日,上海市嘉定区人大代表、该区一家企业园区的负责人郭先生,应邀参加该区检察院举办的检察开放日活动。郭先生对联络他们企业园区的检察官张晓兰有感而发:“联络检察官制度搭起一座专属于检察机关和企业之间的联络桥梁,优质检察服务不再是你们要给我们企业什么,而是我们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检察服务,你们就提供什么,这样的服务更加接地气。”
郭先生口中的联络检察官制度,起源于一条短信、一起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和一个“金点子”。
2017年初,该区检察院办公室负责代表联络工作的干警陆晓晔收到郭先生的短信,称园区里的一家科技创新企业遇到了棘手的事情……
除夕夜,远在千里之外的郑州一小区900多户人家忽然断电,而他们所使用的智能电表就是这家企业的产品。事发后,该公司快速召集了大量的技术工程师、售后人员进行加班处理,最后发现这次事故是由于有人恶意攻击服务器造成的。事故发生后,大量客户投诉,对公司的信誉造成极大的影响。
看到园区内的企业陷入困境,郭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陆晓晔发了个短信。陆晓晔了解情况后,立即将此事向院领导作了汇报。嘉定区检察院随即指派检察官提前介入,督促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张晓兰专程来到科创园区,实地了解具体案情,就电子证据固定、第三方鉴定机构权威性问题与被害企业进行沟通。2017年6月12日,两名犯罪嫌疑人到案。
在办理此案过程中,张晓兰反复在想:这个案件恰好是因为园区负责人留了检察干警的联系方式,才得以及时维权。那么是否还有其他企业,因为沟通不畅、维权意识不强等原因,正遭受着不法分子的侵害而束手无策呢?如果有一个“专属”于检察机关和企业之间的联络方式,这样的状况是否可以得到改善呢?于是,联络检察官制度的“雏形”便“应运而生”了。
张晓兰没想到,自己办案之余的这点“小小的思考”竟得到了院党组的大力支持,正式确立了联络检察官制度,还确定了首批16名联络检察官对接16家科创企业及单位,张晓兰被确定为郭先生所在企业园区的联络检察官。
不过两年时间,这项机制却已经成为该院的一项常态化制度。从该院出台《关于共同推进“汽车嘉定”建设的若干意见》到《优化营商环境“嘉检在行动”十项措施》,联络检察官制度的作用和优势体现在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的方方面面:当企业遇到不法侵害时,联络检察官可以第一时间知晓;当遇到专业性高,证据固定难的案子时,检察院可以及时介入;当企业有法律问题需要咨询时,联络检察官则可以送法进企业,根据企业需求“对症开方”,有针对性地进行法治宣传。两年来,该院的联络检察官们走进联络企业70余次,开展调研、法治讲座、参加法宣活动100余次。
|